以下資料匯整來源: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媽媽教室
怎樣是腹瀉?
「腹瀉」與正常排便相較之下,
是排便次數增加或糞便含水量增加,後者比前者重要。
糞便成黃色或黃綠色,稀糊狀或蛋花湯樣,有酸臭味,
有時伴隨有少量黏液或血絲,黃色或白色奶塊,或是有泡沫等。
(請注意:母乳寶寶便便本身較稀軟,也可以從味道上有無跟平常不同來判斷是否是拉肚子)
腹瀉可以很輕微,但也要注意若嚴重時會因水分及電解質不平衡而導致生命危險。
造成腹瀉的原因
1. 細菌、病毒、寄生蟲或黴菌感染。
2. 腸道的炎症,如潰瘍性結腸炎。
3. 飲食的炎症,如對食物過敏、乳糖不耐症或食物中毒等。
4. 長期服用抗生素,抑制腸內正常菌欉生長,造成致病菌增生。
5. 身體其他部位感染。
6. 情緒因素。
腹瀉程度分類
1. 輕度腹瀉:每天數次水便,沒有脫水及發燒的現象,幾天後即可以復原。
2. 中度腹瀉:每天水瀉多次,有嘔吐及發燒現象,但無脫水的情形。
3. 重度腹瀉:每天水瀉15次以上,有嘔吐、發燒、嚴重脫水及酸中毒的現象,
此須馬上住院治療。
※怎麼分辨已經「脫水」:哭泣沒有眼淚、皮膚乾燥失去光澤、嘴唇乾裂,
眼匡凹陷,新生兒可觀察囟門凹陷。
※另外也要注意的是小朋友活動力、是否持續高燒及嚴重嘔吐。
照護措施
1. 輕度腹瀉不需禁食,餵牛奶者可稀釋牛奶 (泡半奶)使腸道休息。
2. 中度腹瀉可禁食半日 (只喝開水),給予腸道適度休息,
24小時後未再腹瀉可開始給清淡流質或半流質食物。
3. 重度腹瀉者需補充水分或電解質水,並送醫治療。
※運動飲料含糖分太高,鈉含量又太低,就算對半稀釋也不適合。
4. 因腹瀉的糞便PH值較酸,且次數頻繁,易造成紅屁屁,
應在每次排便後以清水清潔肛門附近皮膚且保持乾燥,
可擦一層凡士林保護,不要使用痱子粉。
5. 另外要注意個人清潔,泡奶、接觸小孩前及換尿布後應洗淨雙手,
沖泡奶粉要使用煮沸的開水,奶瓶需正確消毒及存放。
註:此文在住院治療的照護方面就不特別提及了,如果真的要住院 (當然不希望囉),
醫生護士都會敎。
來去看看其它的腸胃道問題 -- " baby常見的腸胃道營養與疾病 "